云南热线订阅

昭通学院雏老护航团:以爱之名,点亮一老一小的生活微光

2025-08-23 11:38:07来源:阅读:-

遵循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”,仲夏之际,昭通学院“雏老护航团”的志愿者们踏入昭通市鲁甸县江底镇坡脚村。当晨雾在鲁甸县江底镇坡脚村的山坳间缓缓舒展,昭通学院“雏老护航团”的身影,便成了这个夏日里最鲜活的风景。一群年轻的志愿者带着热忱奔赴乡野,以青春为纽带,为乡村“一老一小”的日常,缀上了温暖的注脚。

天刚蒙蒙亮,志愿者们便踏着露水分头行动。吱呀作响的木门后,是他们忙碌的身影:扫去庭院的落叶,擦净窗台的尘垢,将散落的柴火归置整齐。汗水浸湿了衣衫,却换来了院落的清爽——那些曾显杂乱的角落,如今透着生活的整洁。歇脚时,他们围坐在老人身边,递上松软的面包,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。“你们比自家娃还贴心。”老人的皱纹里盛着笑意。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,他们便成了耐心的“小老师”:从解锁屏幕到添加联系人,从视频通话到查询天气,一步一步演示,直到老人指尖能熟练划过屏幕,才带着安心的笑容走向下一户。

图片2

午后的阳光洒满村头活动中心,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。志愿者支起的小课桌前,“知识小课堂”热闹开场:语文本上的生字被温柔圈点,数学题里的困惑被轻声化解,孩子们眼里的畏难情绪,渐渐被求知的光亮取代。课业间隙,五彩橡皮泥成了魔法道具,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指尖一起翻飞,小鸡、玫瑰、卡车……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作品接连诞生,清脆的笑声像风铃般在院子里回荡。活动结束时,面包的香甜混着文具的油墨香,孩子们红着脸接过礼物,有个小姑娘悄悄把橡皮泥捏的“小志愿者”塞过来,那是独属于孩子的、最纯粹的回赠。

图片3

为了让关怀更合心意,志愿者们带着问卷走进每一户。拉家常的间隙,老人的用药清单、与子女的联系频率,孩子的上学路远、藏在心底的爱好,都被细细记下。这些细碎的字迹,成了后续帮扶的“导航图”,确保每一份关怀都能精准抵达。

图片4

几日时光匆匆,志愿者的脚印印在坡脚村的泥土里,温暖却在村民心间生了根。老人念叨的“常来啊”,孩子追着问的“下次啥时候见”,是这场青春之约最动人的回响。

昭通学院“雏老护航团”的实践,是青春与乡野的温柔相遇。他们用行动证明,年轻的力量可以穿透距离,让乡村的“一老一小”被稳稳牵挂。这场温暖的接力,还在继续——未来的日子里,定会有更多青春身影,为乡野角落带去更长久的光亮。

【文字】张梦然

【图片】张梦然


    推荐阅读: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