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热线订阅

青春之力,多元传承非遗之美

2025-02-10 16:50:01来源:阅读:-

寒假期间,曲阜师范大学 “遗” 路巡航,多彩筑学实践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探索之旅。队员们将对知识的渴望与实践相结合,从亲手制作到分头宣传,以多元方式诠释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,以实际行动为非遗的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,在这场特别的求知之行里收获满满。

校徽石合影

初探非遗,匠心独运
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 实践伊始,队员们齐聚手工店,亲身体验掐丝珐琅这一古老技艺。掐丝珐琅,又称 “景泰蓝”,其制作工艺繁复精妙,需以铜为胎,掐丝为纹,点蓝填彩,再经高温烧制,方成瑰丽之作。队员们从挑选底座到掐丝、填沙,每一步都凝聚着耐心与匠心。掐丝环节尤为考验细心,队员们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金属丝弯成各种图案,再填充彩沙,最终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。虽为初学者,但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队员们对非遗的热爱与敬意。

手工店合照

   

手工正面合影

 

蝴蝶点翠

分头行动,传播非遗之美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 手工店实践结束后,队员们分头行动,以多种方式向同学和社会宣传非遗文化。他们走进校园,开展非遗教学活动,教孩子们学习云手、京剧、火漆印章和剪纸。在云手教学中,队员们耐心示范,孩子们认真模仿,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;在剪纸课堂上,孩子们亲手剪出漂亮的窗花,脸上洋溢着成就感。通过这些活动,队员们不仅传播了非遗知识,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的种子。

组合照2

此外,队员们还走进非遗展馆,向同学讲解农民画、潍坊风筝、掐丝珐琅等非遗项目的历史与工艺。在展馆中,队员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,生动地讲述了非遗背后的故事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次参观让他们对非遗有了更深的了解,也激发了他们传承文化的责任感。

虎头

桃子

以文载道,书写非遗华章

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”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,队员们还撰写了多篇非遗主题的稿件,制作了精美的 PPT,并通过微博等平台进行传播。他们用生动的文字和图片,讲述非遗技艺的独特之处,分享传承人的故事,剖析非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。每一篇稿件都经过反复修改,字里行间都饱含着队员们对非遗传承的热情。

组合照

薪火相传,非遗永续

“文脉绵延,薪火相传。”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的学子,队员们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。非遗不仅是技艺,更是文化的根与魂。通过多元化的实践与传播,队员们让非遗之美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,守护非遗,传承文化,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文/田韵

    推荐阅读:
猜你喜欢